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把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摆在治国理政的重要位置,出席一系列重要会议、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对网信、文艺、新闻、哲学社会科学、思政、文化传承发展等各个领域,进行统筹谋划、分类指导、部署推进,倾注了巨大心血,投入了大量精力。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文化建设方面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内涵十分丰富、论述极为深刻,是新时代党领导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化篇,形成了习近平文化思想。
纵观中国近代以来,中国文化建设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如何正确处理好“古今中西”关系问题。自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以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我们就面临着如何正确处理好“古今中西马”的关系,特别是“中西马”三者之间的关系。可以说,对“古今中西马”关系的处理就决定着中国近代以来文化发展的道路和文化建设的成果。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有关文化建设问题的重要论述,我认为可以把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研究纲领概括为“马学为魂、中学为根、西学为鉴、综合创新”。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研究纲领,就是指习近平总书记如何正确处理“古今中西马”关系问题的原则,是形成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内在逻辑,也是形成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要原则和重要方法论。
“马学为魂”是指以马克思主义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2016年5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指出:“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区别于其他哲学社会科学的根本标志,必须旗帜鲜明加以坚持。”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二十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时强调:“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这个重大命题本身就决定,我们决不能抛弃马克思主义这个魂脉,决不能抛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个根脉。坚守好这个魂和根,是理论创新的基础和前提。理论创新必须讲新话,但不能丢了老祖宗,数典忘祖就等于割断了魂脉和根脉,最终会犯失去魂脉和根脉的颠覆性错误。”习近平总书记这段论述,言简意赅,一语中的。魂者,器物之统摄也,无魂则难以聚气。所谓魂脉,即思想文化的灵魂、核心和命脉。根脉,即思想文化的根本、源泉和血脉。我们可以把坚持“马克思主义这个魂脉”简称为“马学为魂”,把坚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个根脉”简称为“中学为根”。
“中学为根”就是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根本”和“本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马学为魂”是指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以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中学为根”是指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过程中,必须“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体现中华文化的主体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同时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根”。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把跨越时空、超越国界、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要推动中华文明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激活其生命力,让中华文明同各国人民创造的多彩文明一道,为人类提供正确精神指引。要围绕我国和世界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着力提出能够体现中国立场、中国智慧、中国价值的理念、主张、方案”。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主要包含三个部分内容,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西学为鉴”就是对西方或国外一切文化进行批判地“借鉴”即扬弃,这是完全符合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原则和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对国外的理论、概念、话语、方法,要有分析、有鉴别,适用的就拿来用,不适用的就不要生搬硬套。哲学社会科学要有批判精神,这是马克思主义最可贵的精神品质。”这种批判精神就是辩证否定观要求的科学分析方法。根据这种要求,“对一切有益的知识体系和研究方法,我们都要研究借鉴,不能采取不加分析、一概排斥的态度”,这些思想,我们可以用“西学为鉴”或“西鉴”来概括。
“综合创新”可以说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文化思想一贯坚持的立场,同时也是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的一个重要观点和方法论原则。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指出:“党校特别是中央党校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研究上多下功夫,多搞‘集成’和‘总装’,多搞‘自主创新’和‘综合创新’,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体系作出贡献。”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善于融通古今中外各种资源”,特别是“马克思主义的资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资源”和“国外哲学社会科学的资源”。只有会通或融通这三种资源,坚持“马学为魂、中学为根、西学为鉴”,才能实现“综合创新”。“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可大可小,揭示一条规律是创新,提出一种学说是创新,阐明一个道理是创新,创造一种解决问题的办法也是创新。”习近平文化思想正是适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实践,通过综合创新,深刻总结了我们党领导文化建设的实践经验而得出来的。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都更有条件破解‘古今中西之争’”。我认为,这种破解的答案,就是“马学为魂、中学为根、西学为鉴、综合创新”,也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研究纲领。
“马学为魂、中学为根、西学为鉴、综合创新”这一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研究纲领与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的“守正创新”是一致的。守正,守的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之正,守的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正,守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正,或者说,守的是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守的是“两个结合”的根本要求,守的是中国共产党的文化领导权和中华民族的文化主体性,这也是“马学为魂”的内在要求。创新,创的是新思路、新话语、新机制、新形式,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真正做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辩证取舍、推陈出新,做到“马学为魂、中学为根、西学为鉴、综合创新”,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建构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中国共产党人是马克思主义者,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学说,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但中国共产党人不是历史虚无主义者,也不是文化虚无主义者。我们从来认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必须同中国具体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应该科学对待民族传统文化,科学对待世界各国文化,用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思想文化成果武装自己。”这段论述正是内蕴着“马学为魂、中学为根、西学为鉴、综合创新”的必然要求和具体体现。
用“马学为魂、中学为根、西学为鉴、综合创新”这个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研究纲领来考察习近平文化思想,可以为我们不断深化对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理解和认识提供方法论指导,不仅可以使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国式现代化这个最大的政治,更好地理解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丰富内涵和精髓要义,还能够使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